欢迎光临七日资讯网

网站人员查询入口

当前位置:首页>民族文化

罗平文化“软实力”变“硬实力”

发布者:七日资讯网      发布时间:2018-12-13      浏览次数:

  “罗平布依民族热情好客,多才多艺,泼水祈福、情歌对唱、跳竹竿舞、歌舞表演、篝火晚会等节目实在太吸人眼球啦!在这里我体会到了‘湿身’的快乐,观赏到了原生态歌舞表演,听到了原汁原味的布依情歌。”“三月三”活动期间,罗平县举行民俗文化旅游节,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不约而同地奔向布依族生活的地方,尽情泼洒生命的“圣水”,感受布依族的纯朴与热情,体会“三月三”的古朴与狂野,来自贵州的刘女士不停地按下手机快门,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快乐之旅。


创建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罗平县一大创新举措。近年来,罗平县以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成功探索出一系列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百姓与游客欢迎、文旅融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覆盖城乡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品牌 丰富文旅融合内涵

“风靡全球的摇滚马拉松第一次走进云南罗平。相信此次2018罗平花海摇滚马拉松的顺利举办,在展现出万达体育一贯的高品质办赛水准的同时,也将为罗平美丽的春天增添又一道绚烂的风景,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世界35个国家的126位外籍选手报名参赛,总参赛人数达7980人。”罗平花海摇滚马拉松赛事主办方万达体育中国公司总裁杨东为说道。

罗平花海摇滚马拉松是罗平县围绕创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该县除做好创建工作的规定动作外,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成功打造了公共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把创建工作作为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抓手,罗平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创建了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以文旅项目建设为重点搭建骨架,以开展品牌活动为抓手丰富内核,以地域文化为载体深入实施特色工程,全力建设特色旅游小镇的油菜花小镇、鲁布革布依风情旅游小镇、那色峰海风景区、相石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太液湖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深入挖掘“名山、名人、名乡(镇)”内涵,打造特色小镇、特色村落、特色街区、特色产业;成功举办新风景摄影展、央视《民歌中国》赴罗平走基层文艺演出、国越野锦标赛罗平站比赛、畅游花海大众组越野跑竞赛、国际风筝邀请赛、第一届花海马拉松比赛、第六届罗平花海山地自行车赛、全国文联下基层大型文艺演出、花海自行车赛、花海马拉松赛等国际知名品牌赛事;依托境内的彝族、布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突出原汁原味传统文化,全力开发民间小吃、民间工艺、民间娱乐等资源,形成了布依花米饭、刺绣、羊汤锅酸笋鱼、马脚杆等民族特产15月,全县接待游客469.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5亿元,进一步彰显了该县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质和影响力。

全域提升 筑牢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为迎接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的到来,去年10月以来,我们投入800余万元,对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演出主会场进行全面提质改造。完工后,整个会场将呈现古典风格,新建演出舞台、古典建筑长廊、塔式观景亭等设施设备。”该县文体广旅局负责人介绍到。

罗平县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演出广场,能容纳一万多名观众,1998年建成投入使用。每年油菜花开放的季节,都要举办多场演出活动,舞台完全置身于万亩花海中,是中国最美丽的演出广场。201710月,该县投入800余万元,对该广场进行提质改造,整个会场按古典风格进行改造,将新建演出舞台、古典建筑长廊、塔式观景亭。全场一万余个座位也将翻新,成型后的座位将以三种颜色面向舞台。舞台外墙将通过敲打,露出青石板,与整个会场古典风格相呼应,让人眼前一亮,受到市民一致称赞。


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点,为加快全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该县投资1.19亿元完成罗平县文化活动中心、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1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15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1个县级支中心、11个乡(镇、街道)基层服务中心、73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完成了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争取项目资金1240万建设文体活动小广场80个。“三馆”数字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罗平文化工作动态及文化免费服务内容。同时全面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开展下基层、到社区、进学校群文辅导,举办农村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目前,该县四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场馆建设已达标,实施免费开放;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率均达100% 6+X功能室建设快速推进;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文体活动广场建设、文体设备配备快速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实现全域覆盖。

 加大文化扶贫力度  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均衡

说的、唱的、跳的,台上是一个个极富乡村特色的精彩节目;站的、坐的、蹲的,台下是一阵阵欢歌笑语和热烈的掌声,走进该县九龙街道各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种欢欣的气象正在呈现。

该县九龙街道把文化阵地建设列入重要民生项目,持续加大投入,强化文化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街道文化活动中心,设置了多功能厅、辅导培训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区域,每年免费为民服务2万余人次。在全街道22个村(居)委会建起了农家书屋22个,存有图书约60万册;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小广场42个,文化活动室35个,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分校9家,标准化文化体育健身场地6块。组织农村民间艺人或青年人通过建立文艺演出团队做大文化产业。目前该街道已建起72支文艺演出队伍,有业余演员500余名,专业演员约200余名。有21支文艺队,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34支文艺队年收入均在58万元左右,最具代表性的1支,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


该街道文化扶贫成效是全县的一个缩影。罗平属于贫困县,今年将通过脱贫摘帽验收。为完成全县脱贫摘帽任务,该县按照“筑阵地、强队伍、送文化、扶产业”的思路,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助推农村扶贫脱贫。“筑阵地”,即加快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党员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全覆盖;“强队伍”,按照精准文化扶贫要求,结合在贫困村开展的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应用等培训,县乡两级文化部门定期选派专业文化人才、文化工作者及文化志愿者深入贫困村,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文化服务和帮扶;“送文化”,即按照群众需求,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文化组织开展文化便民服务,积极开展“送电影下乡”、“送文化下乡”、“自强、诚信、感恩”文艺巡演等文化活动,组织县乡文化专干下基层进行音乐、美术、舞蹈辅导培训,组织文艺、戏剧、非遗、书画、摄影展演展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电影、看演出、学文艺;“扶产业”,即大力发掘根雕、演艺、刺绣等民间文化资源,培养民间艺人,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罗平县有各类文化企业74家,总资产达3.297亿元,初步形成了包括演艺、电影、音像、网络、文化娱乐、广告、工艺品在内的文化市场体系,全县近三千余人从事民间艺术,受惠脱贫的达到近千余人,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引领农民致富、推进文化民生建设的好路子。

        稿件和图片由罗平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严正梅